
杨氏模量
弹性模量又称杨氏模量,是衡量材料弹性特性的指标,是单轴应力和应变之比。弹性模量越大,材料弹性越好,具有更好的抗弯曲和扭转性能。例如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很好的强度、耐热性和耐腐蚀性,在建筑、船舶、汽车、化学和食品等行业广泛应用。其弹性模量一般在190-200 GPa左右,具有较好的弹性特性。马氏体不锈钢一般具有更高的强度、硬度和耐磨性,主要应用于刀具、机械零部件和弹簧等领域。其弹性模量一般在200-210 GPa左右,相比奥氏体不锈钢更为坚硬,但相应的弹性略低。
泊松比
泊松比为材料在单向应力作用下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比值,是反映材料弹性变形能力的重要参数。奥氏体不锈钢在20℃时的典型泊松比值约为0.28-0.32,这一数值明显高于铁素体不锈钢。
G值
残余奥氏体的G值(晶粒度级别)是衡量材料中奥氏体晶粒大小的重要参数,通常用ASTM E112标准进行测定,范围为1-12级。
α相
α相是碳溶于α F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。α相马氏体(回火马氏体)是淬火钢经低温回火(150-250℃)形成的组织,具有高的硬度(HRC 58-64)和耐磨性,同时韧性有所提升。其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(BCT),由过饱和固溶体和极细碳化物组成,显微镜下呈针状或板条状。
γ相
γ相是碳溶于γ F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。奥氏体γ相的晶体结构通常为面心立方(FCC),这种结构使得γ相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塑性和变形能力。